-

-
近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团队联合在Protein&Cell杂志上在线发表了文章,揭示了SARS-CoV-2 RNA不具备整合进宿主基因组的能力。[查看]
-
/Article/zgkxjlhbdxgbdrnabjbz_1.html
-

-
由于新冠变异毒株delta的突刺蛋白变异程度相当大,其传播力堪比水痘,并且会降低当前疫苗抗体的有效性,因此一些地区出现了“突破性病例”,基于此,公众纷纷提出质疑,疫苗能否降低突破性感染病例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并限制delta的传播能力呢?近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领衔的一项最新研究对这个疑问进行了解释,研究指出无论你是否接种疫苗,在感染delta后,体内的病毒载量均相似,并且突破性感染病例患者同样能将病毒传染给他人。[查看]
-
/Article/gdjtydgrdettpxblyptb_1.html
-

-
近日,俄罗斯Smorodintsev流感研究所及Skoltech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共同在预印本平台《Research Square》发表了一篇题文章,通过对一名感染SARS-CoV-2长达318 天的免疫功能低下的癌症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揭示了病毒突变以逃避细胞免疫的机制。[查看]
-
/Article/gr318ttnby40czccovid_1.html
-

-
来自以色列的研究人员在NEJM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通过对以色列最大医疗中心内接种了辉瑞mRNA疫苗的医护人员感染SARS-CoV-2的情况进行分析,揭示了疫苗难以帮助部分人群抵御病毒的原因。文章指出,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可能是预测接种者是否会感染SARS-CoV-2的“风向标”。那些具有更低水平抗病毒抗体的人,感染新冠的可能性更大。[查看]
-
/Article/njxggrzdwymjzzlddkjs_1.html
-

-
现在,怕打针的小伙伴终于等来了好消息,吸入式新冠疫苗要来了!7月26日,全球首个公开发表的新冠疫苗黏膜免疫临床试验结果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传染病》发布,该研究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和康希诺生物共同合作。[查看]
-
/Article/xyxwcjzcwystdlxqqsgx_1.html
-

-
辉瑞和Moderna新冠疫苗相继获得FDA紧急使用授权,mRNA疫苗开始广为人知,其辅料中的关键成分纳米结构脂质体也随之进入了大众的视线。这些脂质体构成了整套核酸类脂质纳米(Lipid nanoparticles,LNPs)递送系统,其中包括阳离子脂质体ALC-0315、SM-102,PEG化脂质体ALC0159、DMG-PEG2000等。亚星官网yaxin111提供ALC-0315、SM-102、ALC-0159、DMG-PEG2000,助力mRNA疫苗和药物的研究生产,详情咨询400-021-8158。[查看]
-
/Article/ALC-0315_SM-102_ALC-0159_DMG-PEG2000_1.html
-

-
近日的一项最新研究刷新了人们的认知,文章指出,参与先天免疫系统和凝血网络中的血红蛋白成分可能是导致精神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相关研究以Dysregulation of complement and coagulation pathways: emerging mechanis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sis为题发表于《Molecular Psychiatry》杂志。[查看]
-
/Article/dfrzrlhjzzxgfydxbdyb_1.html
-

-
亚星官网yaxin111提供的TECO? SARS-CoV-2中和抗体ELISA试剂盒可衡量疫苗接种效力,使用方便,节约检测时间,已配置的试剂和耗材让您的检测真正做到即时使用,了解详情可拨打400-021-8158![查看]
-
/Article/helps-51011650591_1.html
-

-
近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杨晓明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国家转化医学中心张欣欣教授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题为“Twelve-month specific IgG response to SARS-CoV-2 receptor-bindingdomain among COVID-19 convalescent plasma donors in Wuhan”的研究,率先揭示了中国武汉地区感染新冠病毒后康复患者可在12个月内持续对抗新冠病毒感染。[查看]
-
/Article/naturezkzbxgkfzkz12g_1.html
-

-
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授Kristina De Paris博士与威尔康奈尔大学儿科系主任Sallie Permar博士共同评估了Moderna mRNA 疫苗与一种基于蛋白质的候选疫苗(Protein-3M-052-SE)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并将该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 Immunology》杂志。[查看]
-
/Article/sciencezksynldetjzxg_1.html
-

-
来自复旦大学、中科院与云南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在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上发表了文章,研究了COVID-19患儿呼吸道与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变化,从而揭示了新冠病毒对康复儿童的后续影响。胃肠道系统、凝血调节、肌肉骨骼系统以及总体身体健康状况等。[查看]
-
/Article/nxgrxgdhzzmylzgkxjjs_1.html
-

-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Scott D. Boyd研究组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发表了最新进展,题为“Shared B cell memory to coronaviruses and other pathogens varies in human age groups and tissues”,为这些问题提供了参考。研究人员发现,冠状病毒和其他病原体共享的B细胞记忆在人类年龄组别和组织中有所不同。[查看]
-
/Article/xgymjjgydjsciencefwj_1.html
-

-
4月19日,深圳万泰生物(Watmind)发布公告称,旗下产品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WANTAI SARS-CoV-2 Ag Rapid Test(Colloidal Gold)已获德国联邦药品和医疗器械机构(Bundesinstitut für Arzneimittel und Medizinprodukte,BfArM)批准上市。[查看]
-
/Article/yygcxgsjhchcgwtswxgk_1.html
-

-
3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中国—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报告。报告认为,新冠病毒通过实验室引入人类“极不可能”,“比较可能”或“非常可能”经中间宿主引入人类,“可能”或“比较可能”由动物直接引入人类,也“可能”通过冷链食品引入人类。[查看]
-
/Article/swxgsybgfbbdjbkntgsy_1.html
-

-
一项发表在国际期刊《bioRxiv》上的研究指出,与其他单克隆抗体相比,VIR-7831 可与 SARS-CoV-2 棘状蛋白(spike protein)的高度保守表位结合,有效对抗英国、南非和巴西的新冠病毒(SARS-CoV-2)变异体,避免机体产生耐药性[查看]
-
/Article/yycovid19qzywywssgsk_1.html